yh533388银河 院长信箱
一边是雁荡山花风姿绰约,一边是西北胡杨气象万千,5月28日,以刘海勇中国画布置的温州市博物馆一楼中厅呈现一派写意的生机气韵。当天下午,“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在这里正式开幕。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共同庆贺这位从温州走出来的艺术游子回到出发的地方,交出一路成长的成绩单。展览围绕“聚焦幸福温州,抒写文艺新篇”,将传统与当代通融,艺术与美育结合为主题。百余幅精彩的画卷,让我们看到这位中国画领域第一位青年长江学者近年来对写意花鸟的思考与实践,还有其浓浓的对家乡的款款深情。 yh533388银河党委书记张健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致辞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艾珠为刘海勇授予“温州文化使者聘书” 温博馆长董姝代表博物馆接受刘海勇作品捐赠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海勇致答谢辞 展览正式启幕 此次展览作为温州青年艺术周系列活动、温州博物馆年度学术邀请展、教育部长江学者学术成果汇报展以及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艺术展览系列,是继2022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首展后,“天下有风”巡展的又一重要站点。作为中国画领域的第一位青年长江学者的学术成果汇报展,将当代对中国画笔墨语言探索与教研创新进行最新汇报,实现社会美育和文化惠民的双重意义。 艺术家介绍 刘海勇1976年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美术名家孵化工作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0年代以来先后就读于乐清师范学校、温州师范学院(现yh533388银河)、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此次展览,意在致敬千年东瓯悠久历史与千年温州沧桑巨变,弘扬千年温州人文精神,讴歌新时代温州和温州人风貌;同时,以作品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文滋养的无限深情与敬意,以笔墨崇扬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温州人的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风”来诠释,亦是这代人对家国情怀、时代精神的理解与表达,即这种勇立潮头的担当所形成的温州特有的风情、风骨和风神。 主题介绍 “天下”在这里既是一种直抒胸臆、寄望于全世界并面向当下的思想形态,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推己及人、憧憬达到普遍道德培养的社会建构。而展览主题“天下有风”则不仅是以“前风往而后风复兴”,随风而顺的姿态勾连万物,同时也意寻觅度自然之物,得人伦之知,以无形之气承万物之情的生生之境。 谢灵运出守永嘉之时用山水诗取代了先前的玄言诗,企图找寻隐藏在景物后的瞬间的时间性。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被触及到精神性的万物,正是在刘海勇这里,重新发现了其不朽性。 60年前,潘天寿先生以“雁荡山花”为题,将巨石、野草、清流激荡起壮怀的时代气象。凯风自南,吹彼棘薪。一甲子后,“雁荡山人”刘海勇再次将对家乡的热爱灌注于毫端,并尝试牵连自身与观众生命内在至高的精神体验。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将从5月26日持续到6月11日。 部分作品释读 《胡杨颂系列·乐未央》 367cm×144cm 2022年 纸本水墨 画家常论“定其形势”,“形”因“势”而妙,“势”依“形”所托。借花卉之“形”拟山石之“势”,便不再是以形媚道,而是问道映道。花卉尽可云林森眇,又何尝不止步于烟云供养? 同时,“势”定气节。古人讲究天圆地方,不仅内化为人格取向的“外圆内方”,更形成“天人之际,方圆之间”的生命观。而在此,进一步延宕出“物”“我”交织的呼应网格。 《诗品印象·劲节》270cmx96cm 2022年 纸本水墨 “故人辞我去,期我梅花时。” 雁山花树不仅指向浓郁之家乡情结,同时映射的是更为广阔的、历史长河中生命经验的堆叠。这些经验的重点已非“物”本身,而是隐匿在背后的“迹”。树既是风,也是诗,更是人。 生物生长带动的时空变化,源自生命内核的原始驱动。与殚精竭虑地分析研究相比,因势利导的体悟此中变化更为重要。由此,意象之物已非隐逸、出世的“君子”之表征,而是入世的、且与时代经验息息相关的印刻和提炼。 《百花向阳》1100cm×330cm 2022年 纸本设色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漫步田野是调动全身心感官的过程。然花鸟的感官化,并非静态的呈现,而是包含着思维、关乎天地的感知性结构、语言及技法。 天地材工,唯独缺风,借风而行,取势气与时机,方使天地流转,郁郁芊芊。命理、辞章,无不合乎此。落至画面,则展现为抑扬顿挫中得生意盎然,酣畅淋漓中获万法之道。 展陈介绍 大厅中有两组单元作品,即“雁山花树”与“大风起兮”,展现了刘海勇南来北往的艺术旅途。南边是雁荡山的花草、江南的树木,枝叶扶苏而生机勃勃;而北边是新疆的胡杨,古木参天并苍劲有力。三千岁的胡杨林,一望无际的葵花都在风中挺立,花卉看似纤弱,但既可鉴悬日月,也可辞富山海。观众漫步于南北之间,以物鉴“风”,并以“风”塑骨。自然因人的介入而流转不息,而人因自然的壮丽而感慨系之,对自然的审美也引发了一种对于生命能量的共鸣,于是人与自然相济的同时,呼应这个展览的主题——天下有风。 博物馆三楼过道不仅呈现出刘海勇在温州生活和成长的点滴过往,也显露出其在南来北往的生命经验中关乎艺术的研习及展览的历程。在此,通由作品而进入艺术家的个人,再由对个人经验的打开,回到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进入展厅,“葵园桑海”展览单元呈现出花木在风中的刚劲婀娜,大气磅礴。作品《培根铸魂》作为物象之源和传习之道间的摆渡,处于两个单元间的交接地带。而后,“炼笔养境”单元深入展现了刘海勇在中国画大写意花鸟领域的深入探索,“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课徒稿、教学笔记和心得、著作以及诸多珍贵的研究成果,无一不显现出刘海勇多年来在钻研、育人方面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姿态,从而创造性地将历史与个体经验的体悟的不同角度抽离,引发观者对于创作与生活间的持续思考。 版块介绍 葵园桑海 天地有情,生灵有心,花鸟是天与人的中间态,其中有沉甸甸的历史观和生命体验。 野火春风和天涯芳草铺就的是青山青史,那里有古木窠石和吴宫烟柳,朱雀桥边的草花与王谢堂前的飞燕,王阳明幽谷中开着不可见的花朵,撒马尔罕传来异香的金桃。 在我们的花鸟传统中,有燕语莺歌,也有子规啼血,有桃源春晓,也有劲草寒林。 雁山花树 “ 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对花鸟的描绘,并非是为造作美丽的姿态,而当是重访生灵的本真。所以姿态妍蚩并不重要,只因本真故,美丽或雄强,清秀或奇古,生物各得其态。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花鸟似乎是本来具足之物,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生生不息。落到画面上,花鸟所呈现的关系即是人与人、与天地本来具足的关系。 大风起兮 画家常说“写意”二字,实为泻达心胸。逸笔草草,非止心手相应的画理,更与感物造字同源,所以参达天地,印证身心。 花鸟不应只是一个被注视的它者,而应当作“人与天地的中介”;不应只是一类悦目娱情的修辞,而应表达“个体对世界的态度”;不应只是雅驯灵巧的赏玩,而应成为“时代命题之所寓”。 花鸟画若非是一种追求解放的艺术,那花何以是悸动的,鸟何以是自由的? 炼笔养境 “天下有风”在易象中的意思即是昭告四方,那么所言何物?此次展览的核心是对写意精神的探讨,也有对写意教育的反思。 我们迫切地需要穿透纸背,打开不同时代的花鸟命题,把握到各个时代的关切和境遇,唯以花鸟之为世界观的力量,方可能还花鸟世界以生机。上追遂古,广接方外,穿透百年的惯性,厘清花鸟观念的转变,将自我“放归山林”! “写意体系”的创设,以“格物、造境、写心、立品”为路径,显而易见,这是一条“证道之路”。
一边是雁荡山花风姿绰约,一边是西北胡杨气象万千,5月28日,以刘海勇中国画布置的温州市博物馆一楼中厅呈现一派写意的生机气韵。当天下午,“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在这里正式开幕。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共同庆贺这位从温州走出来的艺术游子回到出发的地方,交出一路成长的成绩单。展览围绕“聚焦幸福温州,抒写文艺新篇”,将传统与当代通融,艺术与美育结合为主题。百余幅精彩的画卷,让我们看到这位中国画领域第一位青年长江学者近年来对写意花鸟的思考与实践,还有其浓浓的对家乡的款款深情。
yh533388银河党委书记张健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致辞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艾珠为刘海勇授予“温州文化使者聘书”
温博馆长董姝代表博物馆接受刘海勇作品捐赠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海勇致答谢辞
展览正式启幕
此次展览作为温州青年艺术周系列活动、温州博物馆年度学术邀请展、教育部长江学者学术成果汇报展以及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艺术展览系列,是继2022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首展后,“天下有风”巡展的又一重要站点。作为中国画领域的第一位青年长江学者的学术成果汇报展,将当代对中国画笔墨语言探索与教研创新进行最新汇报,实现社会美育和文化惠民的双重意义。
艺术家介绍
刘海勇1976年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美术名家孵化工作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0年代以来先后就读于乐清师范学校、温州师范学院(现yh533388银河)、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此次展览,意在致敬千年东瓯悠久历史与千年温州沧桑巨变,弘扬千年温州人文精神,讴歌新时代温州和温州人风貌;同时,以作品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文滋养的无限深情与敬意,以笔墨崇扬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温州人的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风”来诠释,亦是这代人对家国情怀、时代精神的理解与表达,即这种勇立潮头的担当所形成的温州特有的风情、风骨和风神。
主题介绍
“天下”在这里既是一种直抒胸臆、寄望于全世界并面向当下的思想形态,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推己及人、憧憬达到普遍道德培养的社会建构。而展览主题“天下有风”则不仅是以“前风往而后风复兴”,随风而顺的姿态勾连万物,同时也意寻觅度自然之物,得人伦之知,以无形之气承万物之情的生生之境。
谢灵运出守永嘉之时用山水诗取代了先前的玄言诗,企图找寻隐藏在景物后的瞬间的时间性。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被触及到精神性的万物,正是在刘海勇这里,重新发现了其不朽性。
60年前,潘天寿先生以“雁荡山花”为题,将巨石、野草、清流激荡起壮怀的时代气象。凯风自南,吹彼棘薪。一甲子后,“雁荡山人”刘海勇再次将对家乡的热爱灌注于毫端,并尝试牵连自身与观众生命内在至高的精神体验。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将从5月26日持续到6月11日。
部分作品释读
《胡杨颂系列·乐未央》 367cm×144cm 2022年
纸本水墨
画家常论“定其形势”,“形”因“势”而妙,“势”依“形”所托。借花卉之“形”拟山石之“势”,便不再是以形媚道,而是问道映道。花卉尽可云林森眇,又何尝不止步于烟云供养?
同时,“势”定气节。古人讲究天圆地方,不仅内化为人格取向的“外圆内方”,更形成“天人之际,方圆之间”的生命观。而在此,进一步延宕出“物”“我”交织的呼应网格。
《诗品印象·劲节》270cmx96cm 2022年
“故人辞我去,期我梅花时。”
雁山花树不仅指向浓郁之家乡情结,同时映射的是更为广阔的、历史长河中生命经验的堆叠。这些经验的重点已非“物”本身,而是隐匿在背后的“迹”。树既是风,也是诗,更是人。
生物生长带动的时空变化,源自生命内核的原始驱动。与殚精竭虑地分析研究相比,因势利导的体悟此中变化更为重要。由此,意象之物已非隐逸、出世的“君子”之表征,而是入世的、且与时代经验息息相关的印刻和提炼。
《百花向阳》1100cm×330cm 2022年
纸本设色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漫步田野是调动全身心感官的过程。然花鸟的感官化,并非静态的呈现,而是包含着思维、关乎天地的感知性结构、语言及技法。
天地材工,唯独缺风,借风而行,取势气与时机,方使天地流转,郁郁芊芊。命理、辞章,无不合乎此。落至画面,则展现为抑扬顿挫中得生意盎然,酣畅淋漓中获万法之道。
展陈介绍
大厅中有两组单元作品,即“雁山花树”与“大风起兮”,展现了刘海勇南来北往的艺术旅途。南边是雁荡山的花草、江南的树木,枝叶扶苏而生机勃勃;而北边是新疆的胡杨,古木参天并苍劲有力。三千岁的胡杨林,一望无际的葵花都在风中挺立,花卉看似纤弱,但既可鉴悬日月,也可辞富山海。观众漫步于南北之间,以物鉴“风”,并以“风”塑骨。自然因人的介入而流转不息,而人因自然的壮丽而感慨系之,对自然的审美也引发了一种对于生命能量的共鸣,于是人与自然相济的同时,呼应这个展览的主题——天下有风。
博物馆三楼过道不仅呈现出刘海勇在温州生活和成长的点滴过往,也显露出其在南来北往的生命经验中关乎艺术的研习及展览的历程。在此,通由作品而进入艺术家的个人,再由对个人经验的打开,回到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进入展厅,“葵园桑海”展览单元呈现出花木在风中的刚劲婀娜,大气磅礴。作品《培根铸魂》作为物象之源和传习之道间的摆渡,处于两个单元间的交接地带。而后,“炼笔养境”单元深入展现了刘海勇在中国画大写意花鸟领域的深入探索,“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课徒稿、教学笔记和心得、著作以及诸多珍贵的研究成果,无一不显现出刘海勇多年来在钻研、育人方面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姿态,从而创造性地将历史与个体经验的体悟的不同角度抽离,引发观者对于创作与生活间的持续思考。
版块介绍 葵园桑海
天地有情,生灵有心,花鸟是天与人的中间态,其中有沉甸甸的历史观和生命体验。
野火春风和天涯芳草铺就的是青山青史,那里有古木窠石和吴宫烟柳,朱雀桥边的草花与王谢堂前的飞燕,王阳明幽谷中开着不可见的花朵,撒马尔罕传来异香的金桃。
在我们的花鸟传统中,有燕语莺歌,也有子规啼血,有桃源春晓,也有劲草寒林。
雁山花树
“ 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对花鸟的描绘,并非是为造作美丽的姿态,而当是重访生灵的本真。所以姿态妍蚩并不重要,只因本真故,美丽或雄强,清秀或奇古,生物各得其态。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花鸟似乎是本来具足之物,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生生不息。落到画面上,花鸟所呈现的关系即是人与人、与天地本来具足的关系。
大风起兮
画家常说“写意”二字,实为泻达心胸。逸笔草草,非止心手相应的画理,更与感物造字同源,所以参达天地,印证身心。
花鸟不应只是一个被注视的它者,而应当作“人与天地的中介”;不应只是一类悦目娱情的修辞,而应表达“个体对世界的态度”;不应只是雅驯灵巧的赏玩,而应成为“时代命题之所寓”。
花鸟画若非是一种追求解放的艺术,那花何以是悸动的,鸟何以是自由的?
炼笔养境
“天下有风”在易象中的意思即是昭告四方,那么所言何物?此次展览的核心是对写意精神的探讨,也有对写意教育的反思。
我们迫切地需要穿透纸背,打开不同时代的花鸟命题,把握到各个时代的关切和境遇,唯以花鸟之为世界观的力量,方可能还花鸟世界以生机。上追遂古,广接方外,穿透百年的惯性,厘清花鸟观念的转变,将自我“放归山林”!
“写意体系”的创设,以“格物、造境、写心、立品”为路径,显而易见,这是一条“证道之路”。